此外,回收循环利用还可以通过再生利用、二手商品交易、再制造等不同层级的利用方式实现多维度降碳。再生利用可有效减少原材料开采、运输及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碳排放;二手商品交易、再制造等可延长产品使用寿命。据测算,2022年,我国通过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亿吨。预计到2025年,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碳减排的综合贡献率将超过30%,到2030年将超过35%。
(二)加强平台企业管理,着力规范二手商品流通交易。近年来,二手闲置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,用户规模达到数亿人。据统计,2023年二手汽车交易量达到了1841.33万辆,同比增长了14.88%。二手消费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,但还存在交易体制不完善,交易手续不规范,部分关键信息不透明、不对称、不真实等问题,导致消费者二手交易意愿不强,制约了二手交易市场进一步发展。《行动方案》针对二手交易市场不规范不便利等问题,部署优化便利二手车交易登记措施,引导二手商品交易平台建立健全信用评价机制,进一步规范了二手车、二手电子产品等二手商品的流通秩序和交易行为,强化了交易平台管理责任。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生效,将有效促进二手商品交易更加标准化、规范化,形成更加健康有序的二手商品市场。
(三)扩宽新兴产业领域,着力推进高端装备再制造。近年来,我国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,风电、光伏等新能源设备大量应用,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。随着产业加快升级和设备更新换代,新能源设备也将面临批量退役问题。据测算,到“十四五”末,运行时长超过20年的老旧风电场规模将超过120万千瓦;2030年起,光伏组件也将进入报废密集期,30年累计待回收容量将达1780万千瓦。《行动方案》除了对汽车零部件、工程机械、机床等传统设备实施再制造提出部署要求外,还进一步扩宽了高端装备再制造的业务范围,提出在风电光伏等新兴领域探索开展再制造业务,催生了新的产业链和服务模式,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。
(四)加大技术研发创新,着力提升资源再生利用水平。资源再生利用是回收循环利用过程的关键一环。技术创新是推动资源再生利用的核心动力,以技术创新为抓手,才能更好实现回收循环利用的价值。《行动方案》针对再生利用行业存在技术瓶颈制约、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能力弱等问题,分品类提出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举措。如,加强稀贵金属提取技术研发应用,支持发展生物质液体燃料,研究扩大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机制覆盖范围等,对实现废旧物资更全面、更深入地回收循环利用提供了解决方案。
此外,废旧产品设备回收循环利用需要统筹各领域资源,汇聚政府、企业、科研机构和公众等力量,打好“政策、市场、科技、社会”组合拳。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加大支持力度,强化对废旧产品设备回收、利用的监督管理。推动企业在自主创新上下大功夫,进一步深化产学研用融合联动协同创新,强化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攻关,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。加大科研机构投入,开展集中攻关,积极探索更环保高效的回收循环利用技术,加强科技成果转化,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应用。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,根据自身实际情况,在享受国家政策红利,选购新一代、高性能的汽车、家电、手机等产品时,能积极践行绿色消费理念,主动将淘汰下来的汽车、家电、手机等废旧产品在规范的二手市场进行交易,或交由规范的回收拆解企业进行处置,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。